環保部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5)
積極推進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有效促進了流域的水環境質量改善 光明日報: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2016年,財政部、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出臺了《關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請問目前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工作進展如何?下一步有何打算?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這個規劃已經印發而且將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落實為路線施工圖,請問地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該如何把握規劃的有關規定? 尤艷馨:謝謝。對流域上下游補償這項工作,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對開展流域生態補償做出了決策和部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財政部會同環境保護部、發改委、水利部等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推動建立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開展流域生態補償試點的要求。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環境保護部會同財政部積極推動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跨省流域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環境保護部會同財政部積極推動,在5條江河開展試點:一個是新安江,主要是浙江和安徽;一個是九洲江,廣東和廣西;東江是江西和廣東,還有汀江—韓江、引灤入津,開展生態補償。這5條江生態補償工作推進順利,涉及的省份人民政府簽訂了生態補償協議,并且本著“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這個原則,以流域跨界斷面水質考核為依據,積極推進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有效促進了流域的水環境質量改善。 二是落實生態保護補償獎勵資金。財政部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和支持,我們兩個部門也規定了這個獎勵的基本原則,試點省份只要簽訂了協議,中央財政給予定額補助,年底根據水質的監測結果給予清算,考核細化到每一個跨界斷面的監測點位。對完成考核目標的省份給予獎勵,對沒有完成考核目標的省份扣減補償資金。 2012年以來,中央財政共安排生態補償獎勵資金49.99億元,有零有整的。我說明一下,其實這個資金中央財政安排額度比這個大,有零有整就是因為存在一個懲罰機制。有兩條江沒有實現規定的環境質量目標,一個是扣了福建的汀江—韓江,還有一個是廣西的九洲江。環境保護部加強對生態保護補償資金項目的指導和督促,開展了對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資金的監督檢查。 三是擴大流域上下游橫向補償范圍。為貫徹《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環境保護部配合財政部積極推進建立長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目前正在配合財政部研究促進長江流域大保護的財政激勵政策,目前已形成一個初步方案。同時我們也積極協調推進北京市和河北省建立密云水庫上游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目前進展順利,雙方工作非常積極主動。每一個方案的出臺后面都有大量的協調工作,表現出了上下游相關省份積極保護環境的態度。 總體來看,流域的生態保護補償工作還是處于起步的階段,在實踐當中我們也發現還有一些困難和問題。第一個就是生態保護補償立法還是比較滯后的,標準體系還不完善。第二個就是生態保護補償的內涵非常豐富,但是我們現在補償的方式還是比較單一的。第三個就是生態保護補償協調,上下游利益訴求協調推進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下一步,我們主要做三件事。一個就是積極推進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擴大試點范圍。剛剛跟各位報告的一個是長江流域,再一個是京津冀地區。同時我們也在研究結合赤水河流域的跨流域執法機構改革,推動赤水河流域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第二個是做好跨界斷面的水質監測和績效評價工作。按照統一的標準規范開展監測和評價,同時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把中央獎補資金安排和績效掛起鉤來。 第三個是完善配套制度和標準體系。根據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還有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的投入,以及發展的機會成本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細化補償的標準和技術規范,完善補償資金的測算方法,提高補償的科學性和公平性,為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提供技術支撐。 王金南:我補充一下,我覺得流域上下游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應該是咱們國家在生態補償領域的一個重大創新。而且這個機制目前已經得到了一些國際組織的認可,他們希望總結中國這種模式,結合自己國情、自己流域的水生態保護治理規劃,來建立符合本地特點、能夠推動水環境保護的一項激勵機制。所以我個人感覺這也是一種中國的模式,我們覺得還要在這方面再做大膽的創新。 尤艷馨:這位記者問了兩個問題,第二個是關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問題。大家知道去年年初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確立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總基調,并且統一了思想認識,為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確立了頂層設計和戰略方向。編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就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深遠的指導意義。 概括起來,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面就用這么三句話來強調:三水并重、四抓同步、五江共建。第一個是突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并重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本著人水和諧的理念,聚焦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并重推進,通過劃定嚴守水資源利用的上線、生態保護的紅線,還有環境質量的底線,推進相關目標任務的落地,切實保護和改善水環境。 第二個就是突出上中下游、重點地區、重大工程項目,還有重大制度創新同步落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貫徹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突出抓流域上下游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以洞庭湖、鄱陽湖、長江口為重點,對重點區域進行保護、治理修護;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為導向,謀劃一批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工程,促進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的相互銜接,并且用改革創新的方法抓長江的生態保護,通過實施差別化的環境準入,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創新環境治理體系,形成大保護的合力。 第三個方面就是五江共建。一個是和諧長江,一個是健康長江,一個是清潔長江,一個是優美長江,一個是安全長江,五江共建。在《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和指標基礎上,綜合考慮長江經濟帶的特殊情況以及目標可達性,還有技術可行性,按照五江共建的總體框架,系統構建了規劃的目標指標體系,以和諧長江設置目標,促進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江湖關系和諧發展;以健康長江設置目標,促進水源涵養還有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服務功能得到逐步提升;以清潔長江設置目標,提升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另外以優美長江設置目標,構建大氣、土壤等環境安全保障;以安全長江設置目標,保障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我們希望通過這三個方面措施的齊抓共管,能夠把長江真正按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建設得更加美麗,謝謝大家。 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絕不姑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中國新聞網: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環境保護部出臺的一份文件明確,對發生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情況,用當月監測數據最高值替代弄虛作假當日的監測數據,而之前則是用當月監測數據最高值替代當月平均值。這被視為環境保護部對空氣質量數據弄虛作假行為處罰規則的趨寬性調整,引起業內人士爭議。請問是否屬實?您對此怎么看? 劉友賓:我簡單回應一下,你剛才說的這個結論,我認為是不對的,環境保護部從來沒有對環境造假行為有過任何放任和絲毫縱容。大家很關心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的生命線,環境保護部對此高度重視,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上任后,調研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對全體環境監測工作者提出了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真、準、全”的要求。 近年來,環境保護部認真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兩高”《關于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法規和要求,加大數據審核力度,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絕不姑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環境造假者頭上有3個“緊箍咒”,第一個是行政處罰。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視情節輕重給予有關責任人員記過、記大過、降級處分直至撤職、開除處分或者行政拘留等。對企業處以責令改正或者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關閉。第二個是刑事處罰。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重點排放單位自動監測數據造假按“污染環境罪”論處,同時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從重定罪處罰;環境質量監測系統數據造假按“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論處。第三個是民事責任。依據《環境保護法》,對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除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還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所以我想頭上有3個“緊箍咒”,每一個試圖有造假沖動的人都應該三思而后行,都應該充分考慮可能造成的后果。 造假有罪,數據無辜。打擊環境監測造假行為,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目的是維護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性。現在,黨和國家非常重視環境監測的法律法規建設和能力建設。今天,我們已經有足夠的手段來懲治造假行為,追究造假者的責任。我們也具備了較為完善的質控體系,可以及時發現數據異常情況,并迅速進行調查處理。一方面,我們對造假行為零容忍,每一個環境工作者都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對人民高度負責,對數據高度負責。另一方面,要科學、準確評估造假行為對數據的影響程度和范圍,盡可能用技術手段還原、恢復數據的本來面目,既不夸大,也不縮小,客觀真實地反映環境質量的變化情況。 大家知道,今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環境保護部將進一步貫徹落實好文件要求,對涉及監測數據造假的地區、監測機構、企業或個人等,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依法采取公開約談、行政問責、刑事處罰等措施,并向社會通報查處結果;對構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保障環境監測數據全面、準確、客觀、真實。 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有利于降低企業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率 南方都市報:今年8月,環境保護部出臺了《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請問下一步有什么針對性的推進措施? 尤艷馨: 8月環境保護部出臺了這個文件,可以講這個文件對推進環保工作意義非常重大。環境污染治理的專業性和技術性非常強,并且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化,還有現在提倡的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或者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個概念興起,環境污染治理第三方模式應運而生。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對于當前推進我國環境保護工作來講意義非常重大。 第一,這項工作有利于企業治污效率的提高。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由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經驗豐富的環境服務公司運營,有利于降低企業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率。 第二,有利于促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環保的服務公司,由過去單純設備制造、工程建設拓展到了運營管理,為企業自身的成長提供了新的動力,進而推動了整個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和環境治理改善。 第三,有利于促進環境質量的改善。排污企業治污的責任通過合同的方式,向環境服務公司轉移和集中。排污企業作為治污的主體,將會同環保部門一起對環保企業進行監管,可以有效降低環境污染事件發生的風險,促進環境治理的改善。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行第三方治理,國務院辦公廳在2014年出臺了《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對第三方治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為了落實國務院的要求和推進相關工作的開展,特別是指導各地開展相關的工作,環境保護部于今年8月出臺了《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當前污染第三方治理企業熱情還是非常高的,參與積極性很高,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政策法規比較滯后,體制機制還不完善,關鍵是有一些保障機制沒有建立起來,所以排污企業反映冷熱不均,推進這項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責任的問題,責任不明晰。再一個就是行業不是很規范,還有就是信息不對稱,再一個是價格機制和監管機制沒完善起來。 這個市場現在來看還不是很活躍。堅持問題導向,下一步主要抓好這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個方面是引導和規范第三方治理的行為。跟蹤研究第三方責任界定判例,指導和規范第三方的設施運行,并且加強配套政策的指導和引導,探索引入第三方支付機制、依環境績效付費,以及建立環境污染強制保險制度等方式,保障排污單位和治理單位的權益。 第二個方面是加強對第三方治理行為的監管力度。全面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對重大典型案件要加大媒體的曝光力度,探索出臺第三方治理企業監管的配套政策。 第三個方面就是要鼓勵第三方治理機制和模式創新。建立第三方治理試點項目的儲備庫,編制發布一些相關的案例,引導和鼓勵企業創新相關的機制和模式。 第四個方面就是鼓勵信息公開。第三方治理關鍵也在信息公開,加快推進第三方信息公開,構建信息平臺,鼓勵第三方單位主動地在這些平臺上公開相關的信息,接受社會的監督。 |
相關文章
- 一圖讀懂《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21年版)》2021-11-11
- 《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21年版)》答記者問2021-11-11
- 一圖讀懂 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2022-02-09
- 媒體感謝信-全球環保研究網-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2023-05-15
- 2015-2030年高鹽廢水發展歷程及生命周期預測2025-02-19
- 2015-2030年全行業高鹽廢水需求治理量及預測2025-02-19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