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揭示“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秘密
夜晚能不能看見天空中“繁星閃爍”也要成為大氣考核指標?沒錯,山東就是這么做的。從2013年1月起,山東省環保廳采用“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這個指標來通報各市空氣質量狀況。 隨著山東省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17市環境空氣質量出現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仍有不少人心存疑問,感覺大氣改善的數據與直觀感受并不同步,甚至質疑監測數據存在“水分”。 日前,山東省環保廳通過對2013年以來全省近500萬個監測數據統計分析,發現了大氣數據與公眾感觀不同步的“小秘密”。大數據如何能分析藍天指標?怎樣確保監測數據“說真話”?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關注1 “藍繁”指標從何而來? 從2013年起,為方便公眾了解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山東環保部門在專業指標的基礎上引入了具象性指標——“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簡稱“藍繁”)天數。這是山東省繼2010年將“恢復魚類生長”作為水環境描述性指標后,在大氣領域再次提出類似的指導性目標。 眾所周知,流域治理包含COD、氨氮、總氮、總磷、懸浮物等多種指標,用這些指標評價水環境比較科學,但這樣的詞語公眾不容易看明白。當面向普通公眾的時候,最好能用一般人容易理解和判斷的描述性指標,將專業的術語“翻譯”成公眾能理解的語言。 “河里有沒有魚”正是把抽象的數據變成具象性指標,讓群眾可感可知、看得見摸得著,水環境質量的改善也因此得到公眾的廣泛認同。以此為借鑒,山東省在大氣治理領域也引入了具象性指標“藍天白云、繁星閃爍”,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氣質量專業術語更易被理解,也讓普通群眾都能成為大氣環境的監督員。 不過,僅有描述性指標,尚不足以科學反映大氣改善的成效,環保領域也很難找到一個指標直接對應“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為此,山東嘗試將氣象學上的“能見度”作為對應的技術參考指標。 山東省環保廳監測處空氣室的李巖對記者說:“觀測經驗表明,在濟南等市能見度超過10公里,即可達到‘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描述性指標??紤]到能見度與PM2.5(細顆粒物)、濕度、溫度等因素有關,山東省將‘能見度’作為‘藍繁’指標的技術判定依據,并綜合制定了具體判定標準。” |
相關文章
- 2019年度第二批山東省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及原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新帶動項目公示2019-11-20
- 山東:濟南市2019-2020年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2019-12-09
- 山西:《再生橡膠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2020年5月1日起實施)2019-12-13
- 《山東省涉揮發性有機物企業分行業治理指導意見》(涉及20個行業)2020-01-19
- 上海市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2020-03-27
- 山東省貫徹落實〈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的若干措施》新聞發2020-10-20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天然氣裝備產業全景分析與咨詢報告(2025)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紡織纖維產業鏈全景分析與咨詢報告(2025 S04)
- [監測報告] 中國疊螺污泥脫水機產業鏈全景分析與咨詢報告(2025 S04)
- [監測報告] 電動自動車產業全景調查分析報告(2025 S04)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手機電源充電管理產業發展研究與咨詢報告(2025)
- [監測報告] 中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研究與咨詢報告(2025 G04)
|
|
|
|
|
|